摄影:超也 文:瑞清
对于强调光线塑形的人像摄影来说,用光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光的特性,这是视觉基础;其次是光与被摄体的关系,比如距离、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影响;再者就是光线之间的主辅关系,比如主光与辅光之间的关系、光比关系等;另外,就是光的组合形式,比如单灯照明下的光线特点、双灯组合照明下的光线关系、多灯组合照明下的光线关系等。本文仅就单灯和双灯组合为例,讨论在此光线条件下,肖像光线塑形的方式及特征。
单光源
更好地塑造人物面部的轮廓
单光源照明是指只有一个光源的情况,此时,光线的来源比较单一,画面的明暗效果比较直观。因为单光源之下的明暗关系比较单一,所以光源的性质和位置对于明暗光效的影响就变得更加突出。首先是光质,选择软性光源,明暗过渡会变得柔和;而选择硬性光源,明暗反差变得强烈、明朗,且过于生硬。如果改变光源的位置,不管是软光还是硬光,其高光面积和阴影面积在大小和比例上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不同的影调效果。
人们常用白色或银色的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人物身上,也可以考虑用黑色的吸光板吸收光线,并控制到达人物身上的光的数量,制造阴影。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立体感,使人物轮廓分明。
人物前侧布置150cm的八角柔光箱,另一侧布置黑色吸光板,制造更为锐利的光影效果。
单光源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脸部的轮廓,比如伦勃朗光,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脸型。在暗部增加吸光板,在视觉上会产生更瘦的“错觉”。 本例中,在女孩肩膀以下的位置布置一块吸光板,既可以把视觉焦点集中在女孩的面部,又避免了胸口大面积的亮区产生的视觉干扰。
双光源
塑造更丰富、细腻的人物形象
双光源照明是指画面中两个光源的情况。当画面中有两个照射光源时,我们通常需要明确两者的主次关系,即哪个是主光,哪个是辅光。在人像摄影中,双光源照明是比较常见的光型,当两个光源都作为主体照明使用时,要明确主光和辅光的关系,主光在刻画人物和明暗效果上要起到主导作用,通常其亮度和照亮的范围要比辅光强、大,而辅光多被安排在主光的一侧,起到补充照明或渲染氛围的作用,其亮度和照亮的范围一般比主光弱、小,但当辅光作为轮廓光、发光等修饰光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强度高于主光的情况。相比单光源照明,双光源照明可以营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光影效果,使人物形象看上去更加生动、细腻,富于变化。但同时,双光源照明也增加了画面光影的复杂程度,需要我们控制好两者的强度和性质,并通过位置的变化找到富有美感和适宜人物形体表现的光照角度,获得简练、协调的明暗光影。
侧面电影灯(3500k)反打白色墙面,充当主光;正前方布置一盏150cm大白伞提亮人物暗部和背景的阴影。
有色光:本例中,主光电影灯为有色光(3500k)。当有不同色温的光源加入时,画面的造型光线就会变成混合性的光源。混合光源下的人像画面,会给人一种流光溢彩的丰富感,且色彩可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面更具表达的魅力。
反射光:
本例中,主光为反射光。顾名思义,就是光线接触物体表面后形成的反射光线,其特点跟产生反射的物体表面的质感特征息息相关,如光滑的墙面、反光板等产生的漫反射光。
递进式的布光方法
电影灯、闪光灯结合电影灯、或者单一的闪光灯拍摄都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电影灯的光质属于硬光,可以强有力地塑造人物的脸部轮廓,比较适合拍摄纪实感的肖像;也可以在电影灯的基础上加一块硫酸纸,就可以得到一张相对柔和且不失人物轮廓的照片;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一盏闪光灯漫射提亮人物暗部和背景的亮度。肖像的用光没有既定的标准,在拍摄的时候,我喜欢用递进的方式,逐渐增加光线的拍法,这样可以为整场拍摄带来更多的变化和不同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