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文与纪实

深刻的创意来自最真实的感受

所有瞬间都是决定性的,如果你感知到了,就把它拍下来。

这是克莱因为意大利设计师罗伯托·卡普奇 (Roberto Capucci) 的几何造型新设计拍摄的杂志片。克莱恩邀请两位模特(妮娜和西蒙妮)在西班牙广场的斑马线上来回走动。他用他的长焦镜头和高视角捕捉画面,简约的黑白单色于服装上的几何条纹形成呼应,又与杂乱的实景交通场景形成对比,有力构筑了一种介于抽象和生活实景之间的视觉语句。这种手法,后来成为时尚界一种乐于模仿和加以变换实践的基本思路。摄影:William Klein

不久前去世的摄影家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以其独具个人特质风格的街头摄影作品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18 岁离开美国服役,后来因为当时法美之间的一个友谊协议而获得留欧的权利。他在巴黎学习,一生在此居住了 60 年,几乎就是一个真正的法国人。但他的成名作拍摄于纽约——1950 年代在纽约的街头即景照片,被誉为“抓住了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勇气”,其拍摄手法和所传达的摄影理念,为他奠定一代宗师的地位。克莱因的作品甚至受到毕加索的称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谓“活力和勇气”,在字面意思之外,实际上指出并强调了克莱因手法背后的一种基本美学态度:抓取杂乱的生活,让自己真实的观感自然流露。他曾说:“我不提供任何态度,或姿态,或意见,或者其他什么。”这与另一位摄影大师的“决定性瞬间”概念有着精神内涵上的微妙差异。不提供态度并不意味着没有态度,但克莱因希望能在街头拍摄中尽量克服主动发表意见的冲动,也不去刻意寻找或等待决定性一刻的出现。所有瞬间都是决定性的,如果你感知到了,就把它拍下来。

粗野的孩子、喧闹杂乱的街头,成群结队的衣冠楚楚的男人,强烈的黑白影调,随机抖动的虚幻的镜头……他曾自述:“我的照片表达了我对美国和纽约的一切不满。”与巴黎相比,纽约“真的很不舒服,令人头疼”。这种体验,和我们的观感是接近的,这是一个属于克莱因的,既真实而又充满个人化感知的街头风景。

克莱因将其风格描述为“戏仿”和“达达”——且不去纠缠这些现代主义艺术批评概念的真实含义,仅从作品本身看,显然,克莱因在选择属于自己的真实性,并因此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创意模式,然后将其运用到诸如时尚拍摄等专门的、细分的具体摄影领域中去。

将题图和下边的这些作品进行对照观看,可以发现其中的同与不同,从表象中体味其内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