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真

萦回心间的浮想

摄影、文/云浮木

摄影、文/云浮木

摄影是一件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拿起相机,是大学所学专业的缘故,在此之前,我对单反完全没有概念。虽然学的是电影,但是我对视频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自我感觉这方面的天分不足,所以我没有花时间去钻研。相反,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拍照这件并不被周围人所热衷的一件事,却可以让我提起兴趣,并且让我找到自信和感受到一定的天赋。

2014年初我开始接触人像,第一次拍照时居然拍出了逆光的感觉,那个时候我就对人像特别痴迷。也许带着天秤座自然属性的缘故,我认识了很多当地圈子里的朋友,大家一起拍照和学习。慢慢地,开始有模特找我拍照,我也逐渐在圈子里获得了一些知名度。2015年初,我和北京、江、浙、沪一带的摄影师开始了近距离的接触,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我迅速成长,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在那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微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火”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四万粉丝。这个速度不算快,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拍照才有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已经从一个层次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许多人拍五六年也还是停留在原地。

最初拍人像,我和很多初学者一样注重的是色彩等形式上的视觉元素,而忽略内容方面的表达。后来我不断地从一些摄影交流平台上推荐的国内外作品中补充给养,摄影观念也因此发生转变。对于现在的拍摄,我通常先去思考主题,并且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其他要素都是为主题而服务的,这样我就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考虑主题以外的事情。

△ 拍摄地点是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处居民四合院。拍摄前我就明确了自己想要的色调和主题,所以拍摄起来得心应手。

“干净”的画面

我比较喜欢“欧美系”的照片,这类风格的照片色彩浓郁、饱和度高,稍暗的影调常常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所以我会在后期中突出蓝色和黄色的搭配。但是这类风格的照片拍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可以看出一个摄影师的画面营造功力。我习惯把画面的每一种颜色都区分得很明显,因为我喜欢干净的画面。但是这种“干净”,并不是说整体是偏亮或者是表现白色多一些,而是当画面色彩很多的时候,不同的部分仍然可以相互衬托和区分,比如背景和脸应该一目了然。

△ 第一次带外国人旅拍,构思了很长时间,之前就想着配合茶卡盐湖的清澈拍一组干净的照片,后期需要简化颜色。

唯一的镜头

佳能6D搭配适马35mm f/1.4是我拍摄时的标准配置,我几乎所有照片都是用这一个镜头完成拍摄的,而且我只有这一个镜头。它的魅力在于出色的光学素质,无论是在成像锐度上,还是画面色彩方面都表现不俗。另外,35mm的焦距让它“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兼具了一定范围的广角以及中焦段可取景的范围。尤其对于室内拍摄,它不会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影响摄影师的自由发挥。

偏爱自然光

我偏爱于用自然光拍摄,喜欢在晴天拍摄,因为阳光下的人物和景物会表现出一种立体感,而阴天的光线透射过云层,虽然光质柔和,但是方向性和强度都有很大程度的削弱,所以明暗反差和影像的立体感都会受到影响。晴天拍摄,选择合适的时段很重要。一般来说,下午三四点比较合适,这时的光线不仅充足,而且照射角度低,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层次和立体效果,建议采用前侧光拍摄。

场景也有“色系”

场景的作用就是配合主题的表达。拍摄“情绪片”,场景可以是铁轨、厂房或者废墟,而我更擅长的是在树林间拍摄。但是如果个人的调色功力不够的话,我不太建议选择废墟。因为它的画面杂乱并且色彩单一,要想调出富有层次的色彩需要见摄影师的功力,这种“功力”来自于摄影师在长期的拍摄过程中形成的“场景色系”的概念,也就是说当你看完这个场景,后期调色就已经成竹在胸了。

△ 在成都的一个下午拍摄,这是第一次拍她。她一个很喜人的姑娘,眼睛里充满故事,但她之前很少拍照,所幸中文很流利,每个动作包括眼神都基本是在我的引导下完成的。

“情绪”是关于情感的联想

有时候为了表达“情绪”,很多人可能会想尽一切手段来营造这种氛围,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些奇怪的表情或者别扭的构图。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伪情绪”,是对情绪的误解。真正的情绪应该理解为只是一个眼神或者舒展的动作能够让人产生情感的联想,比如人物在笑,你感受到她可能是快乐的,但是她不笑的时候却能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这是我一直在尝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