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会在想,肖像摄影的魅力到底在哪? 是精心设计的摆姿,还是身着时尚、靓丽的服饰,抑或是后期修得毫无瑕疵的皮肤? 完美真的美吗? 在我看来,肖像摄影真正捕捉的是一种细微的情绪,停留在眼神中、唇角边、发丝上,是毫无掩饰的内心,是褪去一切演绎的空灵的状态。 - 摄影、文:怀念树 -
一首旋律柔和的抒情诗
我一个是相对安静的摄影师,拍摄时很少说话。在我看来,交流不只限于聊天,肢体语言所带出的情绪和意图更有价值。通过观察发现被摄者细微的变化,然后透过镜头表现出来,这也正是肖像摄影的魅力所在。美本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目的,外在表征背后那个真实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谜,我希望通过镜头移除那层自我保护的面具,展现出更加真实的情绪。
肖像一定要有灵魂。我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安静的,没有时间概念的状态,甚至有一点忧郁或低落。我试图摒弃那种职业摄影师与职业模特之间的互动和表现形式,而是用看待普通人的视角拍摄,捕捉她们褪去演绎,抛开模特职业属性之外的状态,一个带有独特性格和内心状态的人。
置于音乐的环境中,人很容易就能沉静下来。我特别喜欢看电影,也爱听电影的原声音乐,《晚秋》《罗曼蒂克消亡史》《岁月神偷》《海上钢琴师》……这些电影的原声碟常被我拿来在拍摄现场放,音乐是带入情绪的最佳途径。我还喜欢窦唯的《箫乐冬炉》、中村由利子的钢琴曲以及小野丽莎的音乐,它们大部分旋律舒缓、柔和,总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这也是我的摄影作品所追求的。没有跳跃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深情却理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像一首旋律柔和的抒情诗。
越简单,越无法抑制去想象
简单的造型、背景和灯光设计,人物的也相对随性,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色彩,想要把这样的画面拍摄出独特的韵味并不容易,就如同越简单的服装越考验穿着者的气质。我希望画面最终呈现出一种简洁、安静,充满内在生命力的感觉。
在我看来,越简单的东西,越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本身不太喜欢有强烈冲突的色彩或光线,更偏爱柔和、细腻的表达方式。所以一直钟情于在单色背景前拍摄人物肖像,特别是有柔和纹理的背景布,常常令情绪更细腻,画面的关注点更集中。
低反差的优雅
在影室拍摄肖像,光线设计非常重要,就好像音乐里的节奏。光没有优劣之分,不过是看适不适合个人的喜好和作品的需要。
我偏爱柔和的光比氛围,能让画面散发出一种优雅、宁静的味道。低反差的片子最怕的就是画面发闷、显脏、彻底灰掉,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我在拍摄时对光线的控制颇为仔细,柔光灯箱是拍摄中最常用的布光工具,它对于光线的把控可以精确到毫米。
我利用较大面积的柔光箱作为人物的主光源,并在前面再加一到两层的柔光布,这样出来的光质更细腻。同时在人物右侧添加一盏柔光箱作为辅灯,一方面降低人物面部和服装的反差,另一方面增加画面中的高光范围,使其在低反差的情况下不失立体感。人物左侧添加反光板,控制面部和服装边缘等细节,让光效更精致、纯净。
给她们充分的自由
摄影是一个真实、直接、交互的艺术样式,摄影者可以用他们希望的方式去塑造人物,但同时又非常依赖被摄者本身。专业模特的好处是她会更快接收到你想传达和表现的东西。缺点是,她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过度阐释”,摆出一些“专业”的动作。我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难题:缺乏一个永远有趣的模特。如果没有表达出人物本身的魅力和情趣,那样的画面着实没什么好看的。
我追求画面的静谧感,希望模特呈现的状态是内敛,甚至有一点忧郁的,又不希望过分呆板,所以对人物情绪的控制非常关键。最能彰显人物内心的状态,通常源于自我的释放,是一种心灵自由之后的流露。
我喜欢拍摄时放一些背景音乐,让她们的情绪沉下来,跟着旋律进入一个真空、自我的氛围中,最好再慢慢地动起来。有的时也会用风扇营造一些柔和的风,人会很快沉浸在音乐和微风的氛围里。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在旁边静静地抓拍就可以了。
复古主义的“纯肖像”式表达
我的大部分肖像作品都是在影棚内完成的,极少带出环境信息,人物的服装、造型和妆面都异常简洁。这种朴素、安静的“纯肖像”式表达,却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但越是看起来简单的,越是需要经过静心的设计和反复的锤炼。
有一些肖像,人们只会关注它是好看或是难看;另外一些肖像,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或喜悦、或悲伤;还有一些作品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感受和体验,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种触动来自于画中之人与画外之人的内在联系。就像是我很喜欢的意大利时尚摄影大师Paolo Roversi,他的作品所传递出的气场能够撼动人心。
很多人都会说,看到有“圆形”和“椭圆形”画框的肖像就会想到怀念树,似乎这已经成为我作品的重要标签。大概源于曾经的绘画经历,那时我看过很多欧洲古典宫廷油画,有一些人物肖像会用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椭圆形的画框进行装饰。我将这种装饰方式简化放在了我的部分摄影作品中,只用简单的白色或黑色边框,或是细线描边,或是做成半透明状,会令画面更古典,更接近我心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