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不仅是一张照片,它是审美,是品味,更是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摄影/杜兮
街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摄影工作室
对我来说,街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影棚,最真实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风情,而与陌生人不断地擦肩而过,总是能激起我无限的创作灵感。
每一次出行,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出现在镜头前的陌生人,都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对我来说,“扫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随机性和未知感,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场景,我可以不受题材限制地去感受这个世界,这种随机的感觉,让人充满期待,每一次快门可能都有惊喜发生,捕捉大众生活中妙趣横生的枝节,或充满戏剧性、值得回味的场景。
有句话“相由心生”,一个人怎么看这个世界,就会在什么地方停下脚步,按下快门。你选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拍一张怎样的照片,这取决于你的世界观而不是技术参数。于我很简单,那个瞬间打动了我,感受到了美好或是有趣,我就会停下来观察、等待,找到恰当的角度表现出来。
摄影,就是和眼前的景物玩一局构图的游戏
摄影,本来就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它从来不仅限于记录和反映真实,也是带给人美感的创意输出。内容重要,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
街头拍摄是训练摄影师技能的绝佳方式,要善于观察,足够敏感和细心;要十分了解你的设备,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完成参数的调整;时常还要在移动中拍摄,甚至是盲拍。从技术角度,这到很像是我平时的婚礼拍摄,画面都是转瞬即逝,不可能重演的,对瞬间构图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实婚礼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文的题材,因为离不开人,离不开表现情绪和情感,这种“命题作文”有利于提高对内容细节的敏感度。不过在商业摄影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设计一些用光更精妙,构图更有创意的“套路”画面。但婚礼的表现内容相对固定,主题无非是幸福、美丽、快乐、喜庆,如果是自己出去“扫街”拍摄人文的话,表现的内容和题材就更广,能带出更多个人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对于画面构图的感知力并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大师的经典创作,训练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他会用这样的焦段和构图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当然,文无定法。
胶片的仪式感
胶片,按完快门后的未知和等待,最后呈现的色调和质感,是数码永远无法替代的。那种充满仪式感的时光实在是一种享受。
很多人问我胶片到底有什么优势?我的回答是:胶片被时代淘汰不是偶然,祛除颜色、影调和所谓仪式感这些很主观的东西,画质、宽容度、时效性、稳定性其实早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是胶片最大的魅力,在于拍摄时的心态。数码让我们追求快速、高效、多而全,但胶片是完全相反的。我喜欢用哈苏的120相机,上卷、对焦、过片,一切操作都很慢,可能两三秒才能再拍一张照片,但正是由于速度慢下来了,更要求你静下心来,冷静、耐心地思考和拍摄有关的一切。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意味着成本,所以想得会更多,这是和数码完全不同的一种创作方式。它的操作强迫你要放慢速度,它的成本要求你必须认真对待。所以有人说,同样按一次胶片快门,对于摄影修行,涨的经验值更多。
色彩永远是一个谜
我始终偏爱艳而不俗的色彩风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色彩感受力,而且我觉得可能每个人眼睛看到的颜色是不同的,所以大家才会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和理解。
我一直在不断学习色彩构成,很喜欢研究各种撞色风格。对我来说培养色感最好的途径,大概是电影。每每看到特别的电影场景,我都会记在脑海里,画面中的光线、构图、场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拍摄,有时也会尝试模仿一些经典画面的色调,从前期的色彩搭配,到后期的调色处理,学着去发挥色彩的魅力。此外,我还会看一些西方美术的风景、人物画,学着理解那些大师的用色和配色,看多了、想多了,也会对自己的色感产生影响。其实,同样的画面,不同系列的胶片拍出来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调性,我很喜欢柯达Portra,特别像日料,清淡、细腻、原汁原味,虽然不是每一个食客都喜欢,但是味蕾清雅之人,便能体会其中的玄妙。
都说摄影是一条注定孤独的路,按下快门时的满足只有自己懂,放下相机时的空虚也只有自己懂。陪伴在身边的,始终是这些相机。
最后说一点无关拍摄的小感想。摆正心态,才会进步。每个摄影师都会拍到出彩的作品,也会留下一堆普通的照片,不要总是拿自己最好的,去审视别人的每一张照片,艺术不是田忌赛马。风光也好,人像也罢,纪实也好,糖水也罢。摄影的价值很主观,市场需求也很多元,不要在题材和形式上寻找优越感,更忌讳动不动就去评断别人作品的优劣。少一点孤芳自赏的姿态,是谓良好修为;多一点百家齐放的胸怀,是谓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