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李翔
我从小喜欢拍照,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摄影,大概只是单纯喜欢用相机把要拍的东西框住。
和很多摄影师一样,我最初的摄影启蒙也是来源于父辈。第一次拿起相机是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在天安门城楼给父母拍下了一张旅游纪念照。那时候还是胶片,得等一卷拍完后拿去冲印才能了才能看到照片。如今想来很麻烦,那时我却非常享受这个期待的过程。
初中我缠着父母买了一台“傻瓜相机”,用它拍了好些胶卷。到快要高考的时候,同学和朋友建议我参加“艺术类”摄影专业的考试,就这样走上了摄影的路。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摄影知识,毕业后一直从事商业摄影至今,也就再没有放下过相机。
关于「当年」
现在我经营着名为「当年」的一家黑白暗房体验店,位于苏州诚品书店内。
「当年」这个品牌,是我的好朋友、摄影界的前辈、大哥、李峻先生于2010年创立的。第一家店在江南古镇乌镇景区内,第二家店于2012年进驻上海M50 创意园区,2015年底入驻“苏州诚品生活”店,这是「当年」的第三家店。
「当年」 一直致力于向普罗大众传递与分享胶片的温暖,应该是国内唯一的一个把胶片暗房开进“商场”的品牌。将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会做更多这样的“据点”,与更多的朋友交流胶片暗房的乐趣。
自「当年」这个品牌创办之初,我就一直关注,也常在工作之余混迹期间,直到苏州店开业后正式加入。对我个人而言,所谓“经营”其实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但确实是见证了“当年”的成长。随着“胶片复兴”热潮滚滚而来,关注暗房、关注胶片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当年”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从最初的暗房体验到黑白肖像拍摄、暗房教学,我们也尝试了很多种商业模式。吸引了很多关注,但事实上我们确实没办法让它像餐饮连锁一样,模式不可完全复制,一个地区的经验也很难移植到另一个地区,必须根据不同的业态和城市特色进行调整。情怀需要有,但也要生存。
黑白暗房体验空间
传统黑白暗房不同于数字暗房,我们在进行反差、影调的调整时是无法直观看到的,必须不断尝试、反复测试,从大量测试的“试条”中找到适合的黑、白、灰呈现,才能获得想要达成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店内设计了一处黑白暗房体验空间,包括四人位的放大工作台及冲印水槽。希望更多对传统胶片及冲印工艺感兴趣的人可以走进暗房,亲手制作自己的影像。
对于推广传统暗房体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重点在于:
传统暗房工作不可速成
传统黑白暗房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非常考验暗房师的耐心;同时经验也很重要,需要大量的暗房工作时间积累;当然个人的审美因素也很重要。正是由于暗房工作没办法速成,因此对从业人员的门槛就比较高,要将其转变成商业化的文创体验是可行的,但可复制性不强。
摄影观念已经数码化了
数码当道的今天,大众已经乐于接受及享受数码带来的便利。消费者对于胶片暗房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人觉得照片就是要“修”、要“美颜”,摄影观念已经被改写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培养从业人员,也需要培养市场和受众。
黑白肖像“快照”
为了让更多从没有接触或已经选择性遗忘胶片摄影的朋友能感受传统暗房制作出来的影像、体验胶片带来的乐趣,近一年多来我们在诚品「当年」店开展了黑白肖像拍摄业务。也是希望用一种更简单、直观的方式,吸引客户首先关注到传统胶片,继而对暗房体验发生兴趣。
所谓“黑白肖像快照”,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众所周知,“商场”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尤其是在大陆首家“诚品生活”店里,我们能占据一席之地就不容易了,只能在原有空间中开辟一块狭小的拍摄空间。同时花费很短的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客户拍摄黑白胶片肖像照。
“快照”的快,也仅指拍照空间和时间上的简短,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拍摄之后的过程可就一点也不快了,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冲洗胶卷、暗房制作、成片装裱等。
一年的时间,为千多人拍了照片。在这个“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故事,也算是看尽人间百态,夸张点说:极大地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以前做商业的时候,摄影师真的只是一个“螺丝钉”,被需要的感觉很弱。但是操持“当年”,为每一个普通客户拍照的过程中,我掌控了所有,这真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反过来,对走进「当年」的客户来说,我想他们的体验也应该是独特而难忘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现今这个时代,我为他们拍的这张照片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唯一接触传统胶片影像的机会了。也许经过时间的洗礼,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会发现这张照片沉淀下来的价值。若如此,吾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