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肖像

Mark Olich的印象主义舞台摄影

将摄影的丰富细节与绘画的笔触线条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幅如画似影的印象主义芭蕾影像。

光圈:f/2.8,快门:1/250s,焦距:135mm,ISO:125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
光圈:f/2.8,快门:1/250s,焦距:135mm,ISO:125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
俄罗斯摄影师Mark Olich,将摄影的丰富细节与绘画的笔触线条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幅如画似影的印象主义芭蕾影像。舒展的身姿、优美的线条、动人的眼神、充满情感的舞蹈,在Olich的镜头里幻化出神秘、优雅,充满幻想的迷人氛围。
ss
马克·奥利奇
俄罗斯艺术/人像摄影师
个人网站:
http://markolich.photosight.ru/

俄罗斯摄影师马克·奥利奇(Mark Olich)生于1974年,现居住在圣彼得堡。他曾经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特别是剧场艺术。1990—1998年间,Olich曾在俄罗斯和日本多次举办油画和素描的艺术作品展。2000年,他为马林斯基剧院(Mariinsky Theater)拍摄的舞台摄影作品在俄罗斯和英国等地展出,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他与多家出版社和画廊合作出版画册,且作品被众多机构和个人收藏。

芭蕾艺术(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孕育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

Mark Olich的故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芭蕾舞的摇篮。芭蕾将这个“北方之都”诗一般的美景与有着清傲气质和高贵血统的艺术家们神奇地融合在一起。早在前苏联时期,马林斯基剧院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就因将传统和创新成功结合而闻名于世。军事化的管理让每个芭蕾舞者的动作能做到一模一样,起舞时形体的和谐像“水城”的河流般柔软而富有韧性,这也为他们的生活添加了些许传奇色彩。

Olich的两部代表作《剧场速写》和《幕后芭蕾》,灵感就来源于传奇的马琳斯基剧院的芭蕾舞者,他用自己的摄影语言将芭蕾舞的美好不遗余力地渲染到极点,描绘出芭蕾舞演员台前幕后的点滴,传递着生动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美妙的舞姿和真实的情感。

Olich极其注重画面的形式感,他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对剧场光线的纯熟运用,使得每一幅作品无论从构图、角度还是光线,都如此精确、细腻、浑然天成。同时作为一名画家的他,将摄影画面与油画、素描等艺术形式相融合,强调光线、色彩、笔触以及形体造型,使得真实的影像充满了印象主义画派的风格,画面细腻、唯美至极。

光圈:f/3. 5,快门:1/50s,焦距:70mm,ISO:4000 芭蕾舞剧《仙女(La Sylphide)》的彩排现场,舞者们围绕在导演的周围。
光圈:f/3. 5,快门:1/50s,焦距:70mm,ISO:4000
芭蕾舞剧《仙女(La Sylphide)》的彩排现场,舞者们围绕在导演的周围。
光圈:f/3.5,快门:1/80s,焦距:100mm,ISO:10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的候场区。
光圈:f/3.5,快门:1/80s,焦距:100mm,ISO:10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的候场区。
光圈:f/2,快门:1/25s,焦距:35mm,ISO:400 芭蕾舞剧《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的排练间隙,摄影师透过幕布窥视一对少年舞者。他拓展了相机的感光范围,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拍摄,并结合了素描技法后期对图像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
光圈:f/2,快门:1/25s,焦距:35mm,ISO:400
芭蕾舞剧《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的排练间隙,摄影师透过幕布窥视一对少年舞者。他拓展了相机的感光范围,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拍摄,并结合了素描技法后期对图像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
光圈:f/3.2,快门:1/80s,焦距:200mm,ISO:6400 摄影师结合了素描技法展现出舞者在排练芭蕾舞剧《练习曲(Etudes)》时的画面。
光圈:f/3.2,快门:1/80s,焦距:200mm,ISO:6400
摄影师结合了素描技法展现出舞者在排练芭蕾舞剧《练习曲(Etudes)》时的画面。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135mm,ISO:4000  芭蕾舞剧《小夜曲(Serenade)》。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135mm,ISO:4000 芭蕾舞剧《小夜曲(Serenade)》。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200mm,ISO:10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这是摄影师鸟瞰视角系列里最钟爱的一张。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200mm,ISO:10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这是摄影师鸟瞰视角系列里最钟爱的一张。
光圈:f/3.5,快门:1/40s,焦距:17mm,ISO:1600 这是艾尔米塔什剧院(Hermitage Theatre)的舞台后场。摄影师展现出舞者在演出结束后的休息场景,舞者头上精致的花环点缀了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典雅气质。
光圈:f/3.5,快门:1/40s,焦距:17mm,ISO:1600
这是艾尔米塔什剧院(Hermitage Theatre)的舞台后场。摄影师展现出舞者在演出结束后的休息场景,舞者头上精致的花环点缀了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典雅气质。
光圈:f/3.2,快门:1/30s 焦距:35mm,ISO:16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的后台。
光圈:f/3.2,快门:1/30s 焦距:35mm,ISO:16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的后台。
光圈:f/2.8,快门:1/320s,焦距:70mm,ISO:25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
光圈:f/2.8,快门:1/320s,焦距:70mm,ISO:25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
光圈:f/3.2,快门:1/25s,焦距:30mm,ISO:16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的后台。
光圈:f/3.2,快门:1/25s,焦距:30mm,ISO:16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的后台。
光圈:f/2.8 快门:1/100s 焦距:200mm ISO:125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摄影师在剧院28米高的格栅上拍摄了这一画面,整体采用蓝紫色影调营造出神秘的气氛。
光圈:f/2.8 快门:1/100s 焦距:200mm ISO:125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摄影师在剧院28米高的格栅上拍摄了这一画面,整体采用蓝紫色影调营造出神秘的气氛。
光圈:f/3.2,快门:1/60s,焦距:180mm,ISO:8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
光圈:f/3.2,快门:1/60s,焦距:180mm,ISO:8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200mm,ISO:100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的排练间隙,摄影师称这是一幅“画”出来的作品,作品本身的纹理细节并没有这么重。同时,摄影师强调这是一个“幕后的世界,没有观者的世界”。
光圈:f/2.8,快门:1/160s,焦距:200mm,ISO:1000
芭蕾舞剧《舞姬(La Bayadere)》的排练间隙,摄影师称这是一幅“画”出来的作品,作品本身的纹理细节并没有这么重。同时,摄影师强调这是一个“幕后的世界,没有观者的世界”。
光圈:f/2.8,快门:1/60s,焦距:135mm,ISO:8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这是摄影师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作品之一。
光圈:f/2.8,快门:1/80s,焦距:28mm,ISO:1000 俄罗斯瓦岗诺娃芭蕾舞学院(Vaganova Ballet Academy)的毕业演出。
光圈:f/2.8,快门:1/60s,焦距:135mm,ISO:8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这是摄影师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作品之一。
光圈:f/2.8,快门:1/60s,焦距:135mm,ISO:800
芭蕾舞剧《吉赛尔(Giselle)》,这是摄影师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舞台作品之一。
光圈:f/3.2,快门:1/320s,焦距:200mm,ISO:16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光圈:f/3.2,快门:1/320s,焦距:200mm,ISO:1600 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